当前位置:主页 > 娱乐资讯 > 电视剧情 > 正文

《我们的奥林匹克》分集剧情简介第1-10全集大结(12)

2023-02-03 07:29

我们的奥林匹克分集介绍:第9集 申奥之旅(下)

   同样是这一年,杨澜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硕士学位;回到国内之后,她参 加凤凰中文卫视做名人访谈节目《杨澜工作室》,并且从主持人改 变为独立电视制片人,这样的转型,其实在美国,杨澜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 本,留学期间,杨澜的视野开阔了许多,亲身接触到了许多胜 利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。而那个时候,邓亚萍已经带着18个世界冠军,4个奥运冠军胜 利退役。退役后的邓亚萍是实 行当年和萨马兰奇之间的商 定,她选择了清华大学英语系就读,并且在1998年的2月,远渡重洋赴英国留学。第二次申办,北京申办的口号是“新北京,新奥运”,“绿色奥运、科技奥运、人文奥运”,“以申办促发展,以发展助申办”,这些口号显示了由于近年中国的发展成 绩,北京的申办相当积极自 负。1999年11月19日,中央电视台的“五环夜话”节目播放了对何振梁的采访,何振梁在谈到上次申办未成时动了情 感。后来中央电视台转给何振梁一个台湾听众的来信。这位台湾同胞送给何振梁一本书,并在信中写道:上次申办未成,不仅你流了泪,我们也都流泪了。

  2000年底,在英国求学的邓亚萍,接到了参与第二次申奥的通知。赶在国际奥委会察 看团来临前,她回到了中国。一天, 她到超市买东西,这时一个售货员跑过来,拉起她的手,热切地说:“你是形象大使,必 定尽 力让北京申办胜 利,好吗?”“为什么?”“如果北京举 行奥运会,我家的房子就能拆迁了,就能住美 丽的新楼了。”简 略的几句话,让邓亚萍感 叹不已。“我感 到这个售货员代表的不是她自己,而是千千万万最底层的北京老百姓。他们自己无力转 变生 涯的现状,于是把盼 望寄托在奥运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上,我一下感 到肩上沉甸甸的。”1999年10月,杨澜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。2000年3月,杨澜和丈夫吴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良记团 体,并更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,杨澜任主席。自此,杨澜跨入商界。2001年夏,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“形象大使”加 入了在莫斯科胜 利申奥的运 动。2001年初,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上四年级的丛欣竹用了一个晚上,为再次申办奥运的北京写了一首歌———《新北京,新奥运》。因此,当年那12个在蒙特卡洛唱歌的小女孩再次被人们记起;已天各一方的12个女孩,再次一起走进录音棚,唱起这首《新北京,新奥运》。

  2001年,杨澜女士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;她将作为陈 说人在莫斯科陈 说中国奥林匹克文化。而邓亚萍在一次作为运发 动代表作陈 说报告。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 斥了信 念。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,用英语作报告,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程 度赞不绝口。2001年,何振梁、杨澜、丛欣竹这三个阅 历过中国第一申奥的人,又因为同一个幻 想走到了一起。2001年6月,丛欣竹接 收北京奥申委通知,她和当年的伙伴刘明燕将同中央音乐学院少年合唱团的8个女孩再组一个合唱团,到莫斯科去。从接到通知的那天直到7月7日动 身,丛欣竹和刘明燕天天带着8个女孩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一间排练室里排练,那20几首歌,除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之处,几乎都是当年她们在蒙特卡洛唱过的歌。7月13日是最要 害的日子。这一天将决 议2008年奥运会花落谁家。莫斯科时 光下午6时,萨马兰奇庄严地走上讲台,拆开信封,发 布: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 行权授予北京!  何振梁冲出友人和国际奥委会工作人员热 忱庆 祝的重围,去出席散会后立即进行的消 息宣 布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