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娱乐资讯 > 电视剧情 > 正文

《水脉》分集剧情介绍第1-8全集大结局(4)

2023-02-01 20:53

  本集重点讲述南水北调东、中线工程解决了哪些世界级工程难题、有何科技创新。南水北调工程极其庞 杂,难度很大,是当今世界最大范 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,沟通中国黄河、长江、淮河、海河四大水系,工程建设者战 胜重重艰 苦,中线工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湖北丹江口老坝基 本上增高13米,依 据高度落差的原理,实现水由湖北自流达 到北京,此项工程具有世界级难度,因为老坝存在许多工程隐患,通过一系列庞 杂的施工,工程人员最终让老坝重新背起了一座新坝,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。同时中线工程修建了许多世界上最大的渡槽辅 助江水跨越河流和铁路,最主 要的是,中线工程修建了长达4公里的隧洞,在黄河底部穿越,施工进 程历尽艰辛、意外重重。东线工程修建了13座梯组泵站,将江苏扬州邻 近的长江水进 步到十几层居民楼的高度达 到山东,应 用山东高于天津的落差,将水自流至天津,全 部建设周期长达12年,发 明了9项世界第一。

电视剧《水脉》分集介绍:第四集《告别家园》

  2011年5月30日,在河南淅川县仓房镇胡坡村,乡村教师王品兰在胡坡村张湾小学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课。一向不爱装 扮的她,戴上了搁置已久的假发。作为乡村教师的王品兰,还有另外一个身份:库区移民。十天后,胡坡村将有165户648口人搬迁到500多公里外的河南辉县,底 本刚 强的她,在课堂上最终没有忍住心 坎的阵阵酸楚。但是,除了离别的伤痛,王品兰最大的担 心就是搬迁到了辉县那边,自己还能不能当一名代课教师。她真的很怕今天的这最后一课,会成为她教师生 活中的最后一课。南水北调工程仅丹江口库区移民就有34。5万人,移民大军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,咿呀学语的孩童;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,刚刚过门的小媳妇。有在水上流 浪半生的船夫,也有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。他们将告别家 乡,然后在生 疏的土地上开 端新的生 涯。

  即将到来的大迁徙,在与丹江口水库咫尺之遥的河南省淅川县刘楼村激起了波 涛,这里的村民将迁移到60多公里外的邓州市裴营镇。虽然距离并不算远,但举家迁居到一个环境陌 生的处 所,意味着将失去多年来靠辛 苦打拼和苦苦积 聚才拥有的一切,刘楼村是库区少有的富 饶村,这些年通过水产养殖和多种经营,乡亲们光在信 誉社里的存款就有1000多万,很多村民坚决不愿意搬迁。不愿意搬迁的刘楼村人,找到了一个可以摆上桌面的理由——邓州裴营镇的土质不好。他们请 求转 变搬迁计 划,否则就不分 开刘楼村。而在同是淅川县的沿江村,村民吴德功因为水库扩容已经先后三次远赴他乡,面对未来,他进退两难。移民张永刚的父亲张朝生,心 坎也阅 历着煎熬,全家移民搬迁后,世世代代遗留下的祖坟怎么办?

 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在国际上有个专用名词叫——“非自愿移民”。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的业务手册上,写着这样一句话:“过去的经验表明,发展项目中的非自愿移民,不仅没有缓解,反而常常加大了严重的经济、社会和环境风险。”1988年,印度开 端兴建138米高的撒多撒罗瓦大坝,这是讷尔默达河谷工程中的一座多功 效巨型水坝。工程的设计者夸 奖说,讷尔默达河谷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所能构想出的最豪 放的河谷工程——它将重组讷尔默达河及其41条支流,把这些河流变成一系列阶梯式的水库。然而,撒多撒罗瓦大坝却没有成为现代文明的丰碑。